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把服務億萬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物業管理具有居民養老離不開、小區服務離不開、社會穩定離不開的極端重要性。物業管理企業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是提高業主滿意度、增加物業服務產值的必由之路,是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實施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必然選擇,更是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大局和諧穩定的現實使命。
一、助老養老事業既有廣闊前景又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有1.69億,2020年達到2.43億,2025年上升為3億,2034年突破4億,2050年將躍上4.87億高峰,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當今,中國人均壽命達到了76歲,高于同等發展國家水平,甚至高于一些歐洲國家。鄭州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06萬人,占總人口的12.36%,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總量將達到150萬人。隨著“421”(即一對夫婦贍養4位老人、生育1個子女)家庭的大量出現,“空巢老人”在鄭州市的比例已達30%以上。
推進助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加快構建完善的助老養老服務體系,對于適應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態勢,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文明程度,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不僅事關每個中國人的福祉,而且對國家發展戰略格局有重大影響。據抽樣調查,老年人中有10%的人意愿選擇到養老機構養老,有90%人意愿選擇在居住小區養老。老年人群體是“夕陽群體”,但助老養老產業卻是“朝陽產業”。養老服務業涵蓋30多個門類、670多種服務項目。隨著城鎮老年人的收入來源逐步增加,包括養老金收入、勞動收入、金融與租金、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中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將從目前的年均不足1萬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萬多億元;助老養老產業服務人員將從目前的100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4000萬人。以助老養老服務人員年收入3萬元計算,4000萬個就業崗位就是1200億元。
當前中國老齡化面臨三大矛盾: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撫養比高。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基礎還很薄弱,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尚很不完善,未來老年人撫養比將達到78%,相當于3個勞動力養兩個老年人。養老對國家、對家庭都是一個無比沉重的話題。由于養老服務機構規模跟不上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設施條件存在明顯差距、建設大量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所需的土地資金較難落實;社區承擔大量的行政部門工作,難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志愿者服務的時限不能夠全天候、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老年人身邊解決所需;“以量取勝”的“保姆”模式下的家庭服務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養老服務一系列“消費糾紛”;一些企業對老年人只是提供一刀切、同質化的服務,對居住小區的老年人送的全是同一種食物,這就完全忽略了老年人的實際需要;一些自理能力欠缺、需要他人幫助的老年人,雖然需要子女的照顧,又不忍心子女為照顧自己而影響事業和家庭;一部分老年人因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等因素,買保健品、旅游舍得花錢,但對“花錢買養老服務”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意識還不到位等因素,使社會助老養老存在諸多的問題。
二、物業管理企業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的優勢
1.具有廣泛的組織基礎
家家有老人、人人會變老。做好助老養老工作,職責神圣、責任重大。鄭州市物業管理行業擁有物業服務企業1000多家,其中一級資質物業服務企業36家、二級資質物業服務企業87家。在中國物業管理TOP200企業評選中,有6家物業服務企業躋身全國行業200強。鄭州物業管理行業的綜合實力,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九位,已經進入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第一方陣。全市物業從業員工10萬多人,專業物業管理師1000多人,服務居住小區4000多個,服務面積1.7億多平方米,服務范圍覆蓋全市。物業管理通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居住小區服務組織平臺,可以有效地緩解家庭養老面臨的人力財力困難,解決政府在養老機構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讓老年人享受家庭養老力不能及、社會養老又做不到位的精心服務。
2.擁有一支高質量的員工隊伍
物業管理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的特點,是讓老年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居住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托老服務、菜單式訂購服務等。它吸收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居住小區。物業管理作為居住小區的綜合服務者,擁有一支敬業精神強、奉獻意識高、精神狀態好的員工隊伍。熟悉居住小區情況、對家家戶戶非常了解、與老年人的關系較為密切,能實施24小時服務。可利用擁有多個專業、多個工種、多種類型的人力資源和技術,針對老年人各種需求提供多種綜合或專項服務。物業管理以企業整體行為為老年人提供的優質服務,質量上比單個家政服務員更有保證、更讓人放心。
3.適應老年人的生理生活特點
由于生理老化、機能減退,老年人的活動空間及其半徑大大受到限制。居住小區的空間不大不小,比較適中,從而成為老年人主要的活動基地和生活空間。生活在居住小區的老年人,易于熟悉周圍的環境并建立各種聯系,越到垂暮之年的老年人,生活與活動的空間就越局限于居住小區之內。物業管理企業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可以使小區內各個老年人家庭的物質財富,毫發無損地發揮著原有的養老作用。這些家庭內部的物質財富包括居住空間、床鋪、家俱、灶具、餐具、書籍、電器甚至傳家寶等。只要老年人不離開居住小區 ,這些物質財富會繼續發揮其養老的功能和作用。同時,居住小區內的公共場地、會所、各種設施包括草坪、綠蔭地、水域、球場、活動室、閱覽室、休息室、商店等,可以繼續為老年人服務。因此,物業管理開展的助老養老服務,能給老年人帶來認同感和歸宿感,使居住小區成為“不出小區門的養老院”。鄭州市規定要求,到2015年每1000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床位數量,要從目前的20張達到30張。據測算,新建擁有100張養老床位的養老院,需建設資金1000萬元。從這個角度看,物業管理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既能為社會節約大量的建設資金,又能緩解老年人養老“一床難求”的困境。
4.有強大的網絡技術支撐
大數據、智能制造、無線革命、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物業管理行業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支撐。依托網絡技術建立的涵蓋居家幫助服務、暫時托管服務、醫療照顧服務、娛樂學習服務、情感慰藉服務、老年餐廳服務、老年大學服務、法律政策服務、專項訂制服務、緊急呼叫、手表式GPS定位儀等在內的助老養老智慧服務平臺,正改變著傳統的助老養老運作模式,推進助老養老服務向技術密集型、科技創新型轉變,讓老年人真正達到養身、養心、養腦的統一,提高生命質量。
5.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鄭州市的物業服務企業,以與老齡化賽跑的態度,開展了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讓老年人24小時享受專業、可靠、優質、周到的菜單式服務,在對象拓展、功能提升、質量優化、制度完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鑫苑物業根據老齡業主身體和心理特點,實施醫療保健、生活呵護、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多層次的社區養老體系。正弘物業建立了社區老年人信息臺賬,定期上門與老年人溝通交流,對空巢、孤寡、病殘老人予以重點關注。組織開展老年課堂,提供老人送餐、老年營養套餐及上門烹飪等系列服務。
三、推進物業管理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的建議
1.加大政府主導的力度
政府是物業管理行業助老養老服務工作高效優質開展的主導力量。應將物業管理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納入政府辦實事的項目,列入財政預算,加大財力和人力投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力度。以“購買服務”、“委托”等形式,實現從“補機構”到“補人頭”的轉變。把選擇服務的權利交給老年人,把提供服務的機會交給物業服務企業,實施“政府主導、社會重視、物管執行”的新模式。凡物業服務企業與居住小區老年人簽訂助老養老服務合同的,由市、區財政按每人每月100--200元的標準,對企業進行補貼;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20-30平方米配套助老養老服務用房;已建小區按每百戶15-20平方米標準調劑解決;物業管理企業助老養老服務設施用電、用水、用氣、用熱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對員工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實施老舊小區樓房加裝電梯工程;借鑒蘭州市政府為轄區內老年人的套餐承擔70%就餐費用的經驗;支持建立河南物業管理助老養老基金會、小額貸款公司、創投公司等在內的助老養老金融平臺。
2.強化人力資源建設
助老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推進和助老養老服務事業的建設,需要有一支職業道德好、業務水平高、服務質量優的助老養老服務隊伍,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對福利服務的需求。這就要求助老養老人員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寬厚的文化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培養和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隊伍。我們將采用行業集中培訓、校企聯合培訓、對外委托培訓、企業自培等形式,構建多層次、多類型、立體化的培訓體系,通過考核頒發“助老養老上崗資格證”。建立從業服務人員有尊嚴可持續發展的薪資標準,實現技能和價值的充分匹配。讓干得好的受獎勵、干得一般的有動力、干得差的有壓力。物業服務公司要組織居住小區的低齡老年人對中高齡老年人進行助老養老服務,這樣既能使低齡老年人增加收入,又能緩解企業用工不足的問題。
3.積極完善保險制度
助老養老是一項高風險的特殊服務,人生中約90%的疾病都發生在老年時期。老年人體質的脆弱性和老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哪怕摔倒等意外,都會導致輕則骨折、重則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物業管理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也極容易發生各種意外而產生糾紛。由于物業服務企業財力有限,往往無法承受因糾紛而導致的賠償,甚至一次高額的賠償就可用光企業數年的結余,更使長期苦心經營積累起來的品牌和聲譽毀于一旦。因此須完善保險制度,積極推出老年人意外險種。根據相關測算,大約每位老年人一年保險費用需要200元,由老年人自行負擔。物業管理協會要成立專門的仲裁機構和調解委員會,推進糾紛化解。
4.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物業管理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既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民生民心工程;既是一道“難題”,更是一次“破冰”。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來把握認識,走出一條企業轉型升級與助老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新路。要幫助老年人樹立現代積極的正面觀念,認識到進入老年期是人生旅程必經的一站,老化雖不可逆轉但可延緩;疾病雖不可治愈但可調適;工作雖不可繼續但可參與。引導老年人樹立現代化助老養老服務的消費理念,傳遞“空巢不空、獨居不孤、歡樂常伴”的正能量。加強對物業管理行業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相關報道的組織協調,豐富欄目內容、強化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環境。做到報紙上有文字、電視上有圖象、廣播中有聲音。每年在全市評選支持物業管理企業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十佳先進單位”和“十佳先進物業服務企業”活動。對評出的十佳支持先進單位,十佳先進物業服務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奠定物業管理企業在開展居住小區助老養老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為社會化養老事業推波助瀾、貢獻力量!
版權所有:淮南東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皖ICP備20004335號 皖公網安備 34040002000020號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洞山賓館路 郵政編碼: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