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礦山,一切為了員工,造福社會,一切為了發展。
——東華實業集團企業宗旨
企業宗旨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宗旨文化有一個歷史的形成過程。而東華實業集團的宗旨文化繼承和發揚了淮南礦業集團的文化基因,蘊含著百年企業的文化滋養。
服務礦山:對于東華集團來說,服務礦山是生存之道,也是發展之本;是東華人氤氳于心的戀舊情結,是礦山兒女難以割舍的家的情懷。畢竟我們隨礦業集團行進百年,血脈相連;畢竟東華的生存發展要立足本源,要筑牢根基。這是東華的特質所決定的。
文化現象
東華改制之初,在淮南礦業集團所有改制單位中,基礎最差、底子最薄、負擔最重,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走入市場。一個全煤系統惟一一家生活后勤服務單位,離開了母體,前路如何?有太多的不確定;面對困難,怎么辦?路只有一條,保持清醒的頭腦,立足于本源,求生存謀發展。
面對艱難困苦,董事會、經理層審時度勢確立了“三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2005年至2007年,依托淮南礦業集團打基礎、求生存;2008年至2010年,利用現有資源做產業,謀發展;2011年至2013年,創品牌,出效益,建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省市一流實業集團公司。公司緊緊圍繞“穩定、整合、發展”的工作重點,樹立“全面從緊,全面從嚴,集中統一”的經營方針,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東華走出了困境,形成了穩定健康發展局面。
——服務礦山是我們生存發展的需要。因為這里有廣闊的市場;有我們深諳的業務技能。
——服務礦山是我們對母體的感恩回報。因為母體的支持使我們有了生存發展的基礎。
十年來,東華集團秉持服務礦山的理念,一方面堅守老區礦工生活區的物業服務,努力為礦工提供優質的物業服務,盡管經營老區礦工生活區物業服務年年虧損(由于物業費偏低),但為了大局,為了堅守“服務礦山”的理念,我們毅然選擇了堅持。另一方面將物業服務進駐煤礦,緊隨礦業集團發展步伐,煤礦開到哪,我們就積極跟進到哪;項目拓展到哪,我們業務就服務到哪。
目前,物業服務范圍涵蓋124個自然村,75個規范化等級標準的住宅小區,共14.85萬戶居民,服務人口約50多萬人;64個辦公物業,18個工廣物業,總服務面積達到4000多萬平方米。已創建出11個省級、35個市級優秀物業管理項目,公司連續九年被評為淮南市優秀物業管理企業。
一切為了員工: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東華集團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奮力拼搏,持續發展。始終將發展的目標定位在“一切為了員工”上。
“發展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讓員工充分享受發展的紅利”。東華集團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始終將促進和諧發展,維護員工利益擺在重要位置。把“發展的最終成果惠及員工”作為始終堅持的發展目的。
文化現象
十年來,東華集團以“為員工謀福祉”為己任,始終踐行“企業發展成果最終惠及員工”的理念。為員工足額繳納各類社會保險(繳納住房公積金比例由工資總額的5%提高到12%)。員工收入逐年穩定遞增,在崗員工人均收入是2004年的3倍。招聘員工子女1300多人。此外,此外,公司還堅持兩年一次的干部體檢、女工婦檢,并積極開展育才關懷、大病救助、日常救濟、“兩節”慰問等活動,總金額近400萬元。充分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群眾的關懷。
員工福利待遇不單單在物質層面上還表現在精神層面上。集團公司對員工培訓受教育工作非常重視。委托高校培養物業管理專業人才47名。今年又委托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定向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成立集團公司培訓中心,對不同崗位,不同層級,不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人力資源部建立健全人才培訓機制,競爭機制,儲備機制。每年為青年人才提供競聘的崗位、職位。給青年人提供職業發展機會。集團公司還積極組織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
集團公司注重用文化引領員工思想觀念,用文化規范員工行為,經常開展喜聞樂見的群眾文體活動。舉辦諸如安全知識競賽、書畫比賽、體育項目比賽、巡回演講、手工藝術品展示、團拜會文藝演出等具有東華特色的文化活動。豐富了員工的文化生活。
“一切為了員工”是經營企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推動者、企業財富的締造者,也理當成為企業發展成果的分享者。東華集團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員工福利,改善員工生產、生活條件,讓員工愉悅工作,快樂生活。
造福社會:企業的直接經營目標是創造經濟效益,而企業的最高境界就是造福社會。在努力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追求企業社會效益。
文化現象
作為綜合類企業,具有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礦業生產、生態餐飲、礦山支護產品等多元產業統籌發展集團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追求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注重社會效益,為造福社會多作貢獻。以物業管理產業為例,我們始終堅守礦區職工生活小區的服務,盡管其物業管理費用低,造成收不抵支,年年虧損。但為了穩定礦山、穩定社會,為了職工生活的舒適,無后顧之憂。我們毅然選擇了堅守陣地,并努力深挖內潛,提升物業服務質量,打造和諧小區。以生態餐飲產業為例,東華怡樂生態園項目是集團公司公司積極參與淮南市沉陷治理重點項目之一。它的建成運營,一方面給集團公司增加了經濟增長點、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解決了300多名社會青年就業。正如原市委書記揚振超在視察東華怡樂生態園建設工地時說過:生態園的建成不僅解決了300多名青年就業、同時也解決了300個多個家庭的后顧之憂,穩定了社會,盡到了社會責任,造福了社會。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運作LNG項目,此項目是綠色環保項目。項目運作成功:一方面將是集團公司一塊較大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也是造福社會一個項目。
東華集團發展成果惠及員工,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改制十年來,先后解決社會人員就業5000多人,并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和鍛煉成才環境。東華集團改制十年依法納稅共4億多元。積極參與慈善事業,開展向災區捐款和助殘等活動。
一切為了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是企業推動社會經濟,增加員工福祉的最根本保障。可以說,企業一切的活動和承諾都基于發展上,要實現企業的基本目標和遠大目標就要不斷地解放思想,提高生產力,向前發展。
文化現象
東華集團的發展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學、創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公司的一切行為活動都以推動企業發展為首要目標,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企業所采取的諸如安全管理、經營管理、產業發展等等一系列戰略、措施都是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改制以來集團公司制定的“一五”、“二五”規劃都一一實現。這說明,集團公司董事會在各個時期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審時度勢的,是適應企業發展形勢的,是正確的。第三個五年規劃也已拉開帷幕,企業將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努力打造東華發展的升級版,通過以法治企,科技強企,人才興企戰略,努力把企業做專、做精、做大、做強。
從改制之初年產值1.12億元到2014年實現產值25.86億元,企業總資產由2004年的2.86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3.41億元,增長4.68倍;從改制前靠補貼經營到改制后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實現了盈利,盈利水平逐年提升,職工收入穩步提高,2014年是2004年工資收入的3倍;從單一的物業服務到發展形成房地產開發、礦業生產、生態餐飲、礦山支護產品等多元產業統籌發展的格局。業務范圍從淮南本土,輻射到合肥、淮北、滁州,以及四川、青海、河南、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這些驕人的業績,無不體現出東華發展決心的堅定,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步伐的有力。
版權所有:淮南東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皖ICP備20004335號 皖公網安備 34040002000020號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洞山賓館路 郵政編碼: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