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時下買房人在考慮價格、配套等傳統項目外,也逐漸開始關注考查社區物業管理的詳細情況。物業,要成為房企轉型要打的一張“大牌”?
物業成房子增值“良藥”
當人們階梯置業發現物業在房產附加值的重要地位時,其實開發商早在20年前就已經意識到。很多開發商為了快周轉銷售房子,在過去很長時間內規避了這點。微利時代的開啟,早有準備的開發商二度出招搶占市場,打出了“物業牌”。其實,物業成為房子保值、增值的良藥,已經不再是秘密。
“入住萬科·藍山有4年的時間了,感受最大的就是無論什么時間回家,都不會被小區保安攔擋。一是原本這里出現新面孔的保安就少,二是即便出現了,也發現物業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式,讓新人快速熟悉起來。”說這話的,其實是在另一家房企公司上班的地產人肖客(化名)。作為業主也是同行,肖客細心地觀察發現,小區里四層高的機械升降車位,保安都會準確地講出每輛車的固定停靠位置。“物業無大事,都是小事,而常年如一日地能堅持下來,才能形成品牌,這一點不是每家開發商都能做到的。”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在《道路與夢想》這本自傳中,萬科董事長王石也回顧到當時進北京時開發的第一個住宅項目——萬科青青家園,在物業上的投入就給了萬科進軍上海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樣本。“即便抬頭能聽到飛機劃過聲,也不想搬出小區。”王石自述:“當時連夜排隊,如買大白菜似的上海買房人,看中位于機場附近的房子,是連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事實上,因物業品質而追隨買房的人不在少數。龍湖地產負責人,曾向北京晨報記者透露,“有40%以上的新房銷售都是老業主推薦過來的。”但也有部分買房人認為目前物業費和物業服務品質還不匹配,“物業費還貴!”工程師出身的小劉剛剛貸款買了萬科在山東的一個樓盤,直呼“物業費太貴了!”小劉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買的這個萬科的項目,物業費高達每平方米6.5元,比同區位價格相當的樓盤物業費貴出一大截。
持“物業”房企脫穎而出
現在人們買房更多的是買一種生活。“買房是大事,其中關鍵有四要素,放心、省心、舒心和開心。”業內專家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好的物業管理可以帶動小區房價的上漲,雖然不好說具體數字,但也占了一定比例。
某資深房產經紀人解釋:“今天看來,稀缺的房子是花錢也買不到的房子,越是出房率低的小區,房價越堅挺。”這種狀況不分地域和城市。位于福州的三盛·果嶺是三盛地產11年前開發的項目,“如今因小區翻新及時、引入公益和物業拓展7大業主服務功能”,并將門禁卡變為積分打折卡的舉措,“引發‘門禁卡’在周邊小區也受捧的案例”。三盛集團營銷管理部總經理朱黎民認為,“很多企業此前一直在播種,現在才迎來真正收獲期,三盛集團和旗下伯恩物業正是這樣的企業。”
“物業服務好的同時,還能提升房子的價值。”據悉,萬科第三方公司抽查了全國100多個開發入住多年的小區。得出結論,在二手房市場上,萬科小區的房產平均比周圍房產高20-30%。買主們認為萬科的房子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物業管理有口皆碑,讓房子升值快。
版權所有:淮南東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皖ICP備20004335號 皖公網安備 34040002000020號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洞山賓館路 郵政編碼: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