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七)一隅荒蕪變綠園
程晉倉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對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天地之別的環境變化。昔日滿目蒼夷、破敗不堪的礦山廢棄地,采煤沉陷區,風起塵土迷漫飛揚、紙屑、塑料袋亂飄、到處充斥了垃圾污物的坑洼水塘,幾乎被當地人們當作垃圾填埋場的地方,甚至連小孩去玩都為大人擔心的處所,竟然轉身華麗一變成為鑲嵌在東西部之間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更成為人們爭相前去一睹風姿的休閑景觀樂園。這就是位于望峰崗鎮舊衣會和原礦務局總倉庫邊,作為淮南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代表性項目的東華怡樂生態園。
立秋之后的淮南,近期經歷了一場大雨,雖未降下淮南久燥的熱度,卻也給淮南帶來些許淡淡的秋意。當我們一行悄然來到望峰崗鎮府邊上一處有立石迎門,一旁綠樹闌珊的院落時,不竟為其整潔有序、別具匠心、古韻十足的特別韻致所打動。那幢不是十分高大的建筑屹在一疇開闊的廣場上,不算恢弘卻在平凡之中彰顯出特有的大氣、偉岸的氣質。大樓入口的門關儼然是一座仿古的門頭,高高挑起的屋檐,刺向天空的檐角,幾根紅色的立柱、一下子就把我們的思緒拉到久遠的楚漢年代。進入門廳后,豁然開朗起來,那些綠的發翠的藤蘿,紅的似火的楓葉,青嫩的欲滴的馬蹄蓮、盤繞的如龍的榕樹,造型各異泛著古銅光亮的根雕,張開枝椏把香氣盡情噴泄直撲向來人的香樟。俯首腳底是潺潺而動的蜿蜒溪水,諦聽那水叮叮咚咚敲奏的小曲,一種愜意,一種怡然不覺從胸中升起。
據介紹,這里的土地在數年前還是一片荒涼、污濁之地,因多年的采煤,大片農田沉陷、附近的房屋也隨之開裂下沉遭到廢棄,矸石、垃圾成堆。隨著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對生存環境的認識提高,特別是近年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宜居家園等理念的普及和入人心扉,擁有良好生態、改善治理生態環境、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潔凈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這片塌陷、荒廢、沉寂了多年的近百畝土地的價值和意義,重新得到審視與青睞,淮南東華實業集團總投資近億元,通過數年精心打造下,一個占地107畝、以楚漢文化為設計主題,多種功能的生態園區展現在市民面前。每當夕陽西下、華燈初上,附近的居民三三兩兩漫步徜徉在園區及其周邊,敘說著一天的大小話題,盡情享受著美好環境帶來的生活愉悅和因發展而帶來的幸福。采煤沉陷地通過環境治理、涅槃重生,我想如今當地的人們恐怕再也不會討厭這片曾經給他們帶來無數痛苦與夢魘的地方。有誰曾能想到昔日的沉陷廢棄地,今天成為居民的休閑好場地。
看著如此的美景,如此的變化,我的思緒不禁又發散開去。放眼看如今的淮南變得更加繁榮,也更富時代氣息,過去曾經的狹小嘈雜的生活環境已被當前城市新社區的欣欣向榮取而代之。這座緣煤而興的城市承載著幾代淮南人的夢想,這座百年煤城在變化著,它有更豐富的物質、它有更便捷的交通、它有更發達的教育、它有更優越的居住環境……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同時,我們還要呼喚某種生活的理念與精神,警惕那些讓生活變糟糕的可能性,這種美好才能持久。所以堅持把創造美好城市生活作為目標,以科學態度、寬闊視野、務實作風推進城市規劃設計及基礎設施、場館建設,既要大變化又要精細化。城市細節關涉一個城市的品質和人文關懷的深度,折射城市管理者的領導水平。目前我們正處于城市大建設、大發展階段,城市發展可謂日新月異,這種良好態勢一定要鞏固和發展。
“五彩淮南、四宜城市”首重自然之美、生態之美。只有一座城市的每個地方、每一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重視生態環保、重視生態文明。如此,“五彩淮南”才能夢想成真。
版權所有:淮南東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皖ICP備20004335號 皖公網安備 34040002000020號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洞山賓館路 郵政編碼:232001